91岁天津老将:站上赛场,我依然年轻!

“1955年,我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任体育老师,我的同窗,也是我的爱人潘爱华被分配到了天津市工作。”鲁克强回忆着70年前的场景。两地相隔,并没有阻断二人的联系,他们在学习中相识、在工作中相知、在生活中相爱。几年后,这对夫妻在天津实现了团聚。

鲁克强在津的工作履历可以分为两段:上半场是在天津体育学院,他回忆着那时带着同学们驰骋在田径场上,一次次奔跑、投掷、跃起,虽然条件艰苦,但内心充盈;下半场在天津商学院(今天津商业大学),那时学校刚刚成立不久,鲁克强的加入,为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贡献了一份力量,在此工作直至退休。而上下半场不变的是,他一直坚守在体育育人的这块阵地上。

一辈子钟爱体育、一辈子没离开过体育,这份信念是老人家的精神动力。但毕竟岁月不饶人,已是鲐背之年,还要站在赛场上争金夺银,体能能否达标?不禁让人为他捏一把汗。

可眼前的这位老人精气神十足,走起路来腰背挺直,双臂和腿部的肌肉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,这种状态恰恰源于持之以恒的锻炼。鲁克强说:“我每天都保持着一早一晚两次锻炼的习惯。以前是我和大学生们一起比着跑,现在体院已迁入新校区,操场上就只剩下我独自一人奔跑了。”

伏天闷热的天气让老人家暂停了训练,稍微凉快点儿他就要恢复训练了,毕竟一场大赛渐渐临近了。从老爷子的话语中,依然能够感受到运动员备战大赛的那种紧迫感。

五年等待 再战赛场

鲁克强最近一次登上亚洲田径赛场是在2019年,当年第21届亚洲老将田径锦标赛在马来西亚的古晋举行,时年86岁的鲁克强代表中国队出征。在85岁至89岁年龄组的比赛中,他斩获铁饼、标枪、链球三项冠军,并获得铅球比赛亚军,同时还被评为该届赛事的最佳男运动员。

2019年,鲁克强在马来西亚亚洲老将田径锦标赛获得多项冠军

“我第一项比的是铅球,当时拿到了亚军。从那儿以后,我开始找到了感觉,紧接着在铁饼和标枪两项比赛中拿到了冠军。”鲁克强回忆起自己的荣耀时刻十分得意,他说,“在第四项链球比赛中,我的成绩还打破了亚洲老将的纪录,等比赛结束时,竟成为赛会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。”

5年前的马来西亚之行,无疑给予了鲁克强强大的信心,他知道自己的运动生涯并没有结束,追求更快、更高、更强的目标并不会止步。但从2020年开始,新冠疫情席卷全球,在此期间,包括奥运会、亚运会等诸多赛事都推迟举行,老将田径赛事不得不暂停举办。

“几年来没有参加过比赛,但我仍然坚持锻炼,有条件时就去体院运动场上跑上一圈,练练技巧,没条件时就在家里练习。”鲁克强告诉记者。在这间两居室的房间里,摆满了哑铃等运动器械;在两个房间的过梁上,鲁克强还装上了一个单杠,偶尔还要拽着单杠做几个引体向上。5年时间坚持不懈,克服重重困难,只为再冲一把。

“一晃5年的时间过去了,我也91岁了,参加的组别也提升到90岁至94岁年龄组了。”鲁克强的话语中,对于擦肩而过的这5年有些许的遗憾,但同时也看到了希望。毕竟年纪越长,参加比赛的选手会变得越少,相应的纪录标准也在降低,这对于刚刚跨过90岁门槛的鲁克强来说,既是机会也是挑战。

“我这次想在链球比赛中挑战一下亚洲纪录、万一能打破世界纪录呢。”记者在老人的眼神中看到的不是苍苍暮年、垂垂老矣的落寞,而是精神矍铄、壮心不已的奔头。该项目90岁至94岁年龄组的世界纪录约为31米,以鲁克强的实力,28米目前可以轻松达到,他想着再利用比赛前的这段时间练一练,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目标。

鲁克强日常训练中

“每一次登上赛场,我都会感觉兴奋。特别是参加一些国际比赛,我想借此展现中国老年人的精神风貌,90岁的中国老人依然精气神十足,这说明什么?”鲁克强问道,“说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,我们的老人被关照得好,我们中国人的体质不比别人差。”

鲁克强说:“前半生,我把自己的体育专业之长全部交给了学生;退休后,我在努力展现中国老人的精神面貌;如今,90多岁了,我还依然年轻。”

从鲁克强老人的经历中能够清晰地看到,他生于积贫积弱的旧社会,在新中国的培养下不断成长,成为老师后又培养了一批批体育人才,虽已上了年纪,但依然为了一生钟爱的体育运动而拼搏着。

奥运梦想 天津始发

鲁克强祖籍北京,那是一座与奥运会缘分颇深的城市,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,让北京成为世界上首座“双奥之城”。鲁克强工作、生活在天津,这里因为开埠较早,成为多项体育项目进入中国的“中转站”,也成为中国最先了解和传播奥运思想、萌生奥运梦想的地方。

著名教育家、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先生提出“奥运三问”,流传百年,至今言犹在耳——

中国何时能够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?中国运动员何时能够得到奥运金牌?中国何时能够举办奥运会?

在张伯苓等人的强力支持下,1932年,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了美国洛杉矶奥运会,这届奥运会无疑是刘长春一个人的奥林匹克。因为舟车劳顿加上水土不服,他虽然没有获得任何名次,但依然是国人心目中的英雄。

1948年,英国伦敦,当第1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拉开帷幕时,看台上,一位头戴礼帽、身着燕尾服的中国绅士愁眉紧锁、神情凝重,他正是奥林匹克运动在亚洲的实际创造者与领导人王正廷先生。就在几天前,英国人用一幅漫画嘲笑了中国人:一个身材瘦小、穿着中国运动服的男子手执白色旗帜,旗帜上的五环被画成了鸭蛋状,无情地讽刺着中国运动员。

羞辱、愤怒、苦涩,让“中国奥运之父”王正廷陷入沉默,这位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堂的绅士是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,由张伯苓、王正廷发起成立的“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”,更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组织成立的全国性体育组织。

斗转星移,岁月更迭。

历经百年风雨,中国人站在了奥林匹亚之巅。中国的体育健儿用一枚枚金灿灿的奖牌回答了张伯苓先生的“奥运之问”,也让先生的预言得以成真——“奥运举办之日,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!”

今天的中国,正在借助竞技体育的影响力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,同时在全民健身发展中挖掘和培养体育人才,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相互促进,正在发挥着不同功能、承担着不同使命,共同助力体育强国梦的实现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,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,发挥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。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为全社会提供了优质的体育服务,让更多人分享体育发展的成果,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。

“生命不息,运动不止。在运动中寻找快乐,在锻炼中成就健康。”鲁克强正在用自己的经历,逐梦新的未来。(今晚报记者 伊健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Copyright © 2088 世界杯规则|世界杯比分表|法拉斯学习之家世界杯知识课堂站|rumahbelajarfarra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